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

2018-12-25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内容(2019年度) 提名獎項:科技進步獎項目名稱:農藥精量高工效施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名者:中國農學會提名意見: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項目提名書及附件材料,确認全部材料真實有效,相關欄目均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填寫要求。該項目針對我國植保施藥技術理論缺乏、噴霧技術及裝備落後,導緻農藥用量大、施藥成本高、勞動強度和作業難度大的等問題,系統研究并創建了農藥噴霧全程成像分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

 

提名獎項:科技進步獎

項目名稱:農藥精量高工效施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提名者:中國農學會

提名意見:

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項目提名書及附件材料,确認全部材料真實有效,相關欄目均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填寫要求。

該項目針對我國植保施藥技術理論缺乏、噴霧技術及裝備落後,導緻農藥用量大、施藥成本高、勞動強度和作業難度大的等問題,系統研究并創建了農藥噴霧全程成像分析計算方法和最佳噴霧霧滴計算模型,确定了主要農作物農藥噴霧最佳霧滴大小,爲創制精量高工效施藥技術提供了理論支撐;創新了霧滴大小及運動場控制技術,研發了施藥技術關鍵工作部件和精準低量噴霧系統,解決了農藥利用率低的技術難題;創制了系列高工效施藥裝備,突破了水田丘陵及高稈作物病蟲害施藥困難的技術瓶頸,解決了全程機械化中高工效施藥裝備的短闆。

提名該項目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

何雄奎、王秀、郭永旺、嚴荷榮、袁會珠、宋堅利、劉亞佳、王俊、張士志、馬偉。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簡介:

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高發多發,化學防治占主導地位,年均化學農藥用量140萬噸、防治面積60億畝次,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産品有效供給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施藥技術落後,導緻農藥利用率低、用量大,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對農産品質量和生态環境安全造成威脅。自2001年起,項目組在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的資助下,以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用量爲目标,通過精量施藥關鍵技術研究、高工效施藥裝備創制、專業化統防統治體系構建,形成了系列農藥精量高工效施用關鍵技術成果,爲國家農藥零增長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

創建了農藥噴霧全程成像分析計算方法,建立了最佳噴霧霧滴計算模型,攻克了農藥精量施用定量分析計算的難題。創新了霧滴大小及運動場控制技術,研發了關鍵工作部件和精準低量噴霧系統,解決了農藥利用率低的技術難題。創制了系列高工效施藥裝備,突破了水田丘陵及高稈作物病蟲害施藥困難的技術瓶頸,解決了全程機械化中高工效施藥裝備的短闆。

獲國家授權專利46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軟件著作2項,制訂國家标準和施藥技術規範16項,出版學術專著14部,發表論文154篇(其中SCI/EI 76篇)。

 

客觀評價:

1.    第三方評價

2018年11月18日,以吳孔明院士爲組長的評價專家組對“農藥精量高工效施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評價:該項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農藥的噴霧全程成像分析計算方法和噴霧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    科技成果鑒定

低空低量遙控無人施藥機(國際先進)、履帶式風送噴霧機(國内先進);3WJD-25A靜電噴霧機(國際先進);循環噴霧高效施藥技術與機具研發(國際先進);果園自動對靶噴霧機研究(國際先進)、水田風送低量噴杆噴霧機(國内領先)。

3.    檢驗報告:

3WJF-1000VRT型果園變量風送噴霧機;3WLT-500型自走式低量防飄噴杆噴霧機;3WSF-200水田風送低量噴杆噴霧機;3WGZ-250果園自動對靶噴霧機;3WXH-1000循環噴霧機;3WLJ-700C型自适應仿形噴霧機;3WFG-400X型自走式風送果林噴霧機;3WX-800HS型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機動背負式均勻穩壓噴杆噴霧機;3WP-400G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杆噴霧機。

4.    成果推廣鑒定證書

3WP-450型高地隙自走式噴杆噴霧機;3WP-400G型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杆噴霧機;3WX-280G型自走式旱田作物噴杆噴霧機;3WX-280G(C)型自走式旱田作物噴杆噴霧機;3WX-280H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噴杆噴霧機;3WX-280H(C)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噴杆噴霧機;3WP-650型噴杆式噴霧機;3WZ-300型噴杆式噴霧機;3WZF-400自走風送式噴霧機;3WPG-600型高地隙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3WP-500G型高地隙自走式噴杆噴霧機;3WFG-400X型自走式風送果林噴霧機;3WP-2600G型高地隙自走式風幕噴杆噴霧機。

5.    科技查新報告

經國家一級科技查新工作站科技查新證實:國内外所檢文獻範圍内,該項目創建的農藥定量分析計算方法、創新的精量施藥技術、創制的高工效施藥裝備均未見有相關報道。

6.    成果獲獎情況

(1)“高效施藥技術與機具研究開發”2006年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高效精量精準施藥技術與機具研發應用”2013年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應用情況:

該項目創制的針對我國旱地、水田、果樹等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的新型高工效植保技術與裝備,已在蘇州農業藥械有限公司、山東永佳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等生産廠家進行成果轉化、實現産業化規模生産,自2001起該成果在除港澳台地區外各省,推廣銷售各類機型15.9萬台套,扶植建立統防統治組織2.1萬個,農民學校2.9萬個,培訓農民350萬人次。應用推廣面積17.24億畝次,累計新增經濟效益77.36億元。

主要知識産權和标準規範等目錄:

序号

知識産權類别

知識産權具體名稱

國家(地區)

授權号

1

發明專利

一種霧滴譜的測量裝置及其圖像處理方法

中國

ZL 2005 1 0086231.X

2

發明專利

一種山區果園農藥精準噴灑裝置及方法

中國

ZL 2013 1 0201245.6

3

發明專利

一種觀測農藥霧滴在靶标表面沉積狀态的方法

中國

ZL 2013 1 0092666.X

4

發明專利

風送式栅格循環噴霧系統

中國

ZL 2010 1 0578830.4

5

發明專利

帶有栅格型防飄罩蓋的噴霧裝置

中國

ZL 2008 1 0116353.2

6

發明專利

延長杆組合

中國

ZL 2013 1 0117653.3

7

發明專利

用于葡萄園的自走變量噴藥裝置及其噴藥方法

中國

ZL 2012 1 0078688.6

8

發明專利

一種用于果園噴霧機噴頭測試的裝置及方法

中國

ZL 2012 1 0429741.2

9

發明專利

一種風送噴霧測試裝置

中國

ZL 2011 1 0359980.0

10

發明專利

航空噴頭

中國

ZL 2015 1 0503538.9

 

 

主要完成人情況:

姓名

排名

行政

職務

技術

職稱

工作單位

完成單位

對本項目貢獻

何雄奎

1

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項目負責人,對創新點一、二、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一主要進行農藥霧滴霧化、沉積、飄失系統理論研究;創新點二主要進行精準低量施藥技術研究;創新點三主要進行擋闆導流防飄噴霧機、果園智能噴霧機、水田風送低量噴杆噴霧機研制。

王秀

2

部門

主任

研究員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二、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二主要進行果園精準施藥技術、自動對靶技術的研究;創新點三主要進行果園智能噴霧機的研發與測試,進行農藥精量使用技術新體系建立及示範推廣。

郭永旺

3

部門

主任

研究員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二、三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二主要進行精準低量施藥技術改進研究;創新點三主要進行新型高工效施藥裝備的改進研究。

嚴荷榮

4

研究員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三主要負責高地隙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的研發與測試,參與水田、果園機具的測試與改進。

袁會珠

5

部門

主任

研究員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發明一、三都有創造性貢獻。發明點一主要進行霧化、沉積分析計算系統研究;以及參與标準和規範的制定,參與藥械和施藥技術的示範推廣、應用和全國示範基地建設、農民培訓、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建設。

宋堅利

6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一、二、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一主要進行農藥霧滴可視化技術研究;創新點二主要進行循環噴霧、低電壓靜電噴霧技術研究;創新點三主要進行循環噴霧機的研制。

劉亞佳

7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三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三主要進行旱地寬幅噴杆噴霧機、自走式高架旱地噴杆噴霧機、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研究。

王俊

8

研究員

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

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三主要進行自走式高地隙噴杆噴霧機、自走式高架旱地噴杆噴霧機、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研究。

張士志

9

董事長

高級

工程師

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二、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二三主要進行多旋翼無人機航空噴霧平台技術研究,發明點三主要進行高地隙自走式噴杆噴霧機、循環噴霧機、“廠”型棚架自适應噴霧機試制、生産。

馬偉

10

助理

研究員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項目主要完成人,對創新點二、三都有創造性貢獻。創新點二主要進行果園精準施藥技術、自動對靶技術的研究;創新點三主要進行果園智能噴霧機的研發與測試。

 

 

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1.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爲該成果所涉及的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主持單位。負責項目研究實施、組織協調等工作,提出項目研究的科學問題、關鍵技術與研究技術路線。提出了“最佳噴霧霧滴計算模型”,創建了可變粒徑噴頭,研制了果園自動對靶噴霧機、智能探測變量噴霧機等機具。

2.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負責智能噴霧技術的研究,創制了針對果園的變量噴霧裝置及其測試裝置,研制了果園精準噴灑裝置,參與了農藥精量使用技術新體系的建立。

3.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負責靜電噴霧技術的研發與測試,參與循環噴霧機、自适應仿形噴霧機的研制,主要負責全國統防統治專業化組織的建立,建立農民學校培訓農民,建立全國性農藥精量使用技術新體系。

4.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負責旱地高稈自走式寬幅噴杆噴霧機、水田風送低量噴杆噴霧機、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等機具的研制,負責農藥精量使用技術新體系中國家标準的建立,推廣農藥使用規範。

5.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負責農藥霧滴可視化技術研究,參與自走式高地隙寬幅噴杆噴霧機、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無人航空植保機等機具的推廣示範,參與全國農民學校的建立,作爲培訓人員主要單位負責培訓農民。

6.        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

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是我國主要大型植保機械生産廠家,主要負責旱地寬幅噴杆噴霧機、自走式高架旱地噴杆噴霧機、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杆噴霧機等機具的研究與生産,參與建立統防統治專業化組織,協助農藥精量使用技術新體系的構建。

7.        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該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是我國最大的植保機械生産廠家之一。該集團旗下的山東衛士植保機械有限公司與山東華盛農業藥械有限責任公司均參與項目,主要負責航空噴頭的研發與生産,負責低空低量無人航空植保機、自動對靶靜電噴霧機、自走式高地隙噴杆噴霧機、循環噴霧機等機具的研制與生産,并在全國範圍内銷售推廣成果機具,參與建立統防統治專業化組織。

 

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中國農業大學作爲第一完成單位,何雄奎作爲第一完成人、宋堅利作爲第六完成人、劉亞佳作爲第七完成人,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作爲第二完成單位,王秀作爲第二完成人,馬偉作爲第十完成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作爲第三完成單位,郭永旺作爲第三完成人,中國農業機械化研究院作爲第四完成單位,嚴荷榮作爲第四完成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爲第五完成單位,袁會珠作爲第五完成人,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作爲第六完成單位,王俊作爲第八完成人,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爲第七完成單位,張士志作爲第九完成人,參加的“減量施藥技術與高工效植保裝備研發應用”項目申報2018年度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

何雄奎自2001-2013年期間主持國家科技攻關重點計劃項目“高效施藥技術與機具開發研究”(2001BA504B05),在此項目中何雄奎作爲主持人、嚴荷榮作爲項目參與人,共同負責高效減量精準施藥技術研究,成功研發了果園自動對靶噴霧機與水田風送低量噴杆噴霧機;宋堅利作爲參加本項目的研究生負責部分田間試驗工作。此項目完成後于2004-2006年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高效施藥機械果園自動對靶噴霧機中試”(04EFN217100387,何雄奎作爲主持人負責項目整體研究工作;馬偉負責建立生産線、産品中試、批量生産、銷售與服務等;宋堅利、劉亞佳負責試驗推廣工作。

王秀自2006-2008年期間主持國家“863”項目“精準農業變量施肥與噴藥裝備研究開發”(2006AA10A305),馬偉參與項目負責果園精準噴藥裝備的開發研究,何雄奎參與了該項目的精準施藥技術研究試驗示範應用工作。2007年何雄奎與王秀共同舉辦了第三屆農藥與環境安全國際學術研讨會。

郭永旺、何雄奎、宋堅利、劉亞佳201012月共同完成專著《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應用指南》。

袁會珠在2010年與何雄奎、王秀、宋堅利、劉亞佳等共同主辦了第二屆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國際研讨會。此後參與到減量施藥技術的推廣示範工作中。嚴荷榮、王俊、何雄奎200611-200911月共同參加了科技部項目“大型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研究開發”(2006DFB72200),并與項目執行完成後,自2010-2012年嚴荷榮、王俊共同參加了科技部項目“精準施藥技術與裝備合作研發”(2010DFA71310)。

宋堅利20081-201011月期間主持國家“863”項目“籬架型作物高效施藥技術研究與裝備創制”(2008AA100904),何雄奎、劉亞佳負責循環噴霧技術、自适應仿形噴霧技術研發工作;張士志負責籬壁式循環噴霧機、棚架式自适應仿形噴霧機的機具生産、銷售、試驗示範推廣等工作;郭永旺主持負責組織該項目在全國的試驗、生産、示範、推廣工作。

何雄奎20101-201212月期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藥霧滴在典型作物冠層沉積行爲及高效利用”(30971940),負責項目整體研究;宋堅利負責霧滴霧化、沉積方面的基礎與試驗研究 。

第一完成人承諾:上述内容真實可信。

推薦新聞

2021年度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榮獲2項研發成果獎勵

2022/01/19

2021年度在産品技術升級和新産品研發方面取得可喜進展,共獲得2項獎勵 精準變量施藥除草技術研發、系列化除草裝備集成創制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

2018/12/25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内容(2019年度) 提名獎項:科技進步獎項目名稱:農藥精量高工效施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名者:中國農學會提名意見:我單位認真審閱了該項目提名書及附件材料,确認全部材料真實有效,相關欄目均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填寫要求。該項目針對我國植保施藥技術理論缺乏、噴霧技術及裝備落後,導緻農藥用量大、施藥成本高、勞動強度和作業難度大的等問題,系統研究并創建了農藥噴霧全程成像分